close
我是個還蠻知足的人,換句話說,好像也就是隨遇而安,不太求上進吧。
 
所以我其實是很不喜歡比較的,又很死硬脾氣,也因此才會,每次只要婆婆說,什麼因為人家說怎樣怎樣,所以我們就要怎樣怎樣又怎樣的這論調,就會令我非常反胃,馬上一股怒氣上升變成維蘇威火山隱隱欲爆。
 
老林則是從小就有切膚之痛,避比較』之唯恐不及。
 
老林自述說小一第一次月考不知怎搞的獲得全班第五名,因為當時年紀小,他完全不知道什麼叫做第五名,也不明白為什麼會得到第五名。但是小孩子嘛,突然間獲得了個什麼獎狀獎品總還是快樂的,回家興高采烈的展示給爸媽看,結果,公公看了之後只有冷冷一句:「第五名有什麼好高興的? 等你第一名再來講。」老林說,自此之後他才知道,喔,『原來還有第一名』,以及,『原來第五名並不怎樣,要得到第一名才有怎樣』。
 
事隔二十幾年,老林一直都不曾忘記,可見此事影響之深遠。
當初我們是男女朋友的時候,我聽到這件事簡直難以置信,也才明白為什麼老林已經幾十歲了,有時候往往也不是很有自信。所以我也能理解,為什麼他一直很不想生小孩,覺得小孩很難教,覺得若教的不好很糟不如不要生等等...我想或多或少跟他的童年經驗有關。
 
所以,比較』真的是很可怕的東西,影響是會到幾十年後那麼久的。

但也不是都那麼不好啦,我覺得『
比較』只有一點是好的,就是,要跟自己比,讓今天的自己可以比昨天更好。
 
所以呢,對於前文提到的寬比的畫呢,我們是沒有要跟別人比較的意思的。我倒不是覺得說別人畫得很棒而寬畫得很差所以不好 (不過別人是真的畫得好啦),而是覺得...咦? 看起來不到5歲的年紀應該就都會畫一些船啊魚啊兔子啊等等的其他的東西了,那寬比的題材為什麼到現在都還只是『小人』哪?
 
寬比大概三歲的時候常常要我們畫他喜歡的東西給他看,就是『棒球』(上面還要有標示縫線)、『球棒』,還有『垃圾車』。我們常畫給他看,大大小小的棒球和球棒,我想大概畫了沒有1000個也有500個吧,也常鼓勵他自己畫,但他總是不願意,後來我們都不畫了,因為怕他不願動手的原因是覺得沒辦法畫得比我們好。
 
後來我們發現,寬比真的很少畫畫,去學校之後會在學校跟大家一起畫一些,但回家後絕對不畫。一開始我們鼓勵他畫,他總是說「我不會畫」或「不要畫」;後來我們改成說:「爸爸媽媽想畫畫,那你要不要來跟我們一起畫?」,他還是只有一句「不要!」,問他為什麼,他會說:「阿我就是不想啊!」我們也沒辦法勉強他。
  
然後,沒想到寬比實在太快學會認字了,也許是因為這樣子吧,很多時候他反而很注意文字而忽略了圖案。我和老林都覺得,文字是比較死板的,因為有固定的筆劃能怎麼變呢,變來變去還是有固定的形貌在呀,但是圖案就不同了,同樣都是『樹』,每個人畫出來就會是不同的樹啊~大樹小樹蘋果樹檸檬樹綠油油的樹光禿禿的樹...這才是畫畫有趣的地方呀~
 
而且,我覺得文字雖然也能動人,但畢竟要經過大腦的知覺轉換,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力量;但是圖畫與音樂,卻是不需要經過這一番過程而可以直接到達人心的...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得太多了,我深怕他錯過人生中僅有的短短數年沒被文字束縛的圖畫時期,怕他忽略了圖畫的美麗而提早掉入文字的深淵...這會很可惜耶!!
 
再者,我還擔心,他都只畫一樣的『簡型小人』,是不是很缺乏觀察力? 還是他對細節什麼的都漠不關心? (如果純粹是懶或混,好像還比較好呴) 還是對用圖畫表達沒有自信? 還是...?????
 
但我明白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啦,雖然有點兒擔心,不過父母在旁邊也只能扮演提醒的角色而已。我會常常提醒他,今天的月亮很圓,要不要散散步感受一下月光? 有沒有聽到窗外的五色鳥的咕嚕咕嚕嚕的叫聲? 有沒有看到山邊氤氳的霧氣和山嵐?  
 
我想告訴他,關於生命的感受還有很多很多,遠超過文字所能表達的,還有很多很多很多。

 
【附圖說明】
「吶喊」(The scream) 。
是挪威的孟克 (Munch) 於1893年的作品。
(出自http://www.cc.ncu.edu.tw/~sctseng/ModernArt/
03_postimpressionism/unit03htm/unit010.htm
)

 
每次遇到一些鳥事讓我憤怒暴躁時,我就超想像這樣子吶喊的! 這可是文字無法替代的情感哪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1) 人氣()